各地都氏源流

河南洛阳偃师市都氏资料(都正亮)

点击数:44722013-09-09 11:07:29 来源: 《都氏家祠》博客


  河南洛阳偃师市都氏资料

 偃师市 都正亮



  一、偃师都氏族谱序言

  1957年,偃师、巩义两地先辈修订《都氏家谱》序载:都氏先祖世代就居于土地庙沟,闻族老者相传,至于四十五世矣 。明季遭匪,家谱沦亡;先祖名讳,俱以失传。未得证实,不敢妄书;乃所存者,惟三十五、三十六二世。

  字排行有八,下代字起讳十二而知有后,嗣者仅予一支,其余不晓何往。

  至清初祖讳文朝一生四支,长讳景善仍居故里,次讳景行居焦湾(巩义市康店镇),三讳景星迁王瑶(偃师市山化乡),四讳景思迁东王村(偃师市顾县镇)。户多干繁,各居一村,宗支恐有失次。因此遍览家轴,细察荣碑,三十五世祖讳可勤,改一世辑续于谱,以下数代按门接续,凡四支中某人为某所出,无不详书于谱。虽处地异,皆可明其本源颠末。援笔以誌,以表厥功。但欲后世有偕予志者,续继复续庶可永远不失。其序有此厚望也夫。

  福修、华先、金堂续至谱

  一九五七年正月十日

  农历丙申(猴)年庚子月


  二、偃师都氏所用辈字

  偃师都氏35世——64世字派诗:戡山文景布,英华裕蕴藏,宝辉符玉润,爪跣现珠光,积厚源辰庆,宗德毓馨香。


  三、偃师三十五至四十四世变迁

  清世祖

  三十五世:戡(可)字辈

  可吉、可济、可久、可智、可勤、可庆、可成、可贤;

  三十六世:山(三)字辈

  三迎、三现、三冬、三秋、三仁、三宗、三奇、三让、三友、三德、三美、三守;

  三十七世:文字辈

  三让公之四子:文朝、文全、文星、文旺;

  三十八世:景字辈

  文全公之四子:景善、景行、景星(迁偃师市山化乡王瑶村)、景思(迁偃师市顾县镇东王村);

  其中后人有一支迁往山西省绛县郝庄乡;一支迁往陕西大荔县埝桥乡新兴村,迁往山东省东平县也有一支。

  景行门四十四世德星公四子祥发公迁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五子发庆公迁往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城关镇。

  景思公之长孙学仁公(四十世)生于康熙三十三年正月初四(1694年),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十六日。按25年一代算,景思公出生应在顺治十年 至十五年之间 (公元 1653年—— 1658年),再倒退两代50年,三让公(三十六世)出生年代应在1605年前后,此时正是明万历三十三年,此时三十五世戡(可)字辈诸公25岁左右,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再退25年,可字辈都氏诸公出生的年份即万历八年(1580年),此时是政局较稳定兴盛的年份。


  四、都氏于明代之后的有关推断

  而明代都姓先祖做官的很多,像都穆(1458—1525)明代大臣、金石学家、藏书家。字玄敬,一作元敬,郡人称南濠先生。原籍吴县相城(今苏州市相城区)人,后徙居城区南濠里(今苏州阊门外南浩街)。与唐寅交好。弘治十二年第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礼部郎中。主要著作为《金薤琳琅录》、《南濠诗话》。

  明朝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持压制态度,且锦衣卫调查严密,蒙古族都姓宗亲入朝为官从政必然会受到较大限制。

  1580年为35世,再倒推700年,正是唐末宋初,可初步推断巩义偃师的都姓宗亲与修武的宗亲渊源最近。家谱遭匪沦亡之说,或真或假,也无从考证;不排除先祖在明代为政做官,明末清初,多变时期,为求保存都氏血脉,先祖故意焚毁之可能。

  随着各地都氏资料的逐步丰富,这支都姓人的历史渊源就会逐渐明晰起来。望各地热心都氏家族事业的都姓人积极收集和提供当地历史资料,为弄清全国都氏的历史渊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