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都氏概况

蒙古支都姓家族的历史渊源(都基民)

点击数:58132013-08-31 22:04:07 来源: 《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

  

蒙古支都姓家族的历史渊源



  蒙古支都姓,是中华都氏一个大的分支,祖居地为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姜格庄镇北头村。现已分布东北三省、内蒙、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云南等许多省市。

  山东牟平的《都氏族谱》以及当地历史文献《登州府志》、《牟平县志》,包括1981年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发现的明代刻本《宁海州志》均有记载:元初,宁海州等处都达鲁花赤必里海的后裔,存姓曰都。即蒙古支都姓始祖为元朝初期出身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宁海州等处的都达鲁花赤必里海。

  达鲁花赤,大蒙古国的官职名,是元朝中央政府派往地方管理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此官职于成吉思汗十八年初置,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并具有世袭特权。“都”是总的意思,都达鲁花赤,官职高于达鲁花赤,兼管几个州府。


  一、元朝时期必里海及其子孙

  关于都达鲁花赤必里海,及其儿子抄儿、孙子不老赤,史料均有确切记载:

  蒙古支都姓始祖必里海①,即《元史·兵志》中记载的五部探马赤军帅——不里海拔都儿。1217年,元太祖命木华黎伐金,分探马赤军为五部,每部各置统帅一人,不里海拔都儿即其中一员。他率部随木华黎进入中原,在山东、河北一带同宋、金的几股势力进行激烈角逐。1227年4月,平定河北、山东之地。灭金后,探马赤军分镇中原,不里海拔都儿以其卓越的功勋,被元太宗任命为中书省益都路登州府宁海州(辖今山东省牟平、乳山、文登、荣成一带)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都达鲁花赤(元官职名),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并具有世袭特权。所赐食邑五户丝户在德州等处。必里海的儿子抄儿、孙子不老赤均世袭牟平达鲁花赤。

  根据史料记载,必里海中统元年(1260年)去世。这一年忽必烈称汗。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朝正式建立。1276年元军灭宋,1279年统一中国。这一时期,必里海的儿子抄儿任牟平达鲁花赤。抄儿去世后,必里海的孙子不老赤任牟平达鲁花赤,历经至元、元贞、大德三朝。

  另据考古发现:不老赤的孙子德里都(1278——1348),天历二年(1329年)——至正八年(1348年)任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任职20年),德里都的父亲叫思已古,儿子叫维伊斯坦②。

  必里海家族,历经整个元朝,传承脉络清晰,即必里海——抄儿——不老赤——思已古——德里都——维伊斯坦。以上为长子,也是官位继承者。到元朝末年,必里海家族在山东牟平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显赫的大家族。


  二、明朝初期必里海后裔以都为姓

  必里海家族为皇元宗室,必里海及其子孙为官独善慎行,磊落光明,忠厚传家,与当地汉人和睦相处,成为民族大团结的典范,深得百姓爱戴,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元朝统治时期推行民族分化和高压政策,把全国各个民族划分为四个等级,对其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做出严格的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报,蒙古人打死汉人,只罚凶手出征,给死者家属烧埋银,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判处死刑,并交50两烧埋银。严禁汉人拥有武器、马匹,禁止汉人打猎、习武、集会,甚至不许夜间点灯。元朝中后期,统治者对汉民族的村落,每村都委派了蒙古人(汉人称为鞑子)对汉人进行监视。传说汉人每十户只许用一把菜刀,还是锁着的,可见对汉人的控制是多么严厉。

  改朝换代之后,大明朝廷派钦差大臣赴各地捕拿前朝蒙族官员,押解进京问斩。然而,必里海及其子孙执政时推行的是民族和谐政策,政治清明,受到了汉人的拥护。为此,牟平当地百姓联名上书,舍命相保。此举感动朝野,明太祖朱元璋特意赐必里海后人姓“都”,以示嘉奖,蒙古支都姓至此始。

  必里海的后人以“都”为姓,不仅属于“钦赐”,也是出于对先祖的纪念,都姓取先祖必里海的官职名“都达鲁花赤”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一是要后辈铭记先祖之名,二是要后辈铭记先祖之德。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