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草原来,根在草原(辽宁师范大学 都媛)

点击数:20152013-09-05 22:45:19 来源: 《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


我从草原来,根在草原

----观看内蒙古电视台名牌栏目《蔚蓝的故乡》之都氏专题


辽宁师范大学  都媛


  在都基民《都氏家祠》博客看到过节目预告,内蒙的都业国也发来短信提醒说,2月1日晚9点45分内蒙电视台《蔚蓝的故乡》栏目,将播出走进山东、走进牟平都氏家祠的专题片。昨晚我和朋友在外面吃饭,9点多一点我就着急了,说一定不能错过,辞别朋友回到家打开电视,正好是广告时段,马上给哥姐打电话,让他们一同观看。草原是生育我的故乡,牟平是我的祖籍,现在故乡的人来到祖籍、来寻根,来宣传我们家族,向世人展示都氏家族的历史脉络,我哪能不激动不期待呢?

  栏目的名字、片头的画面和女声嘹亮的长调让我倍感亲切,“蔚蓝的故乡”---多有诗意的名字啊!片中首先呈现的画面就是原生态的一往无际的大草原,蓝天白云、芳草绿地,可见大自然赐予草原最真、最美的画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独特神韵。我眼前迭化出祖先都达鲁花赤必里海驰骋中原的英姿画面,与此交相辉映。紧接着的电视画面是烟波浩渺的大海---烟台。海面上一群“曲项向天歌”的白鹅在悠闲地戏水,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到内蒙西南部茫茫戈壁草原,大海---草原这两个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交织,竟在这里相融汇合,让我感叹不已。“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我从草原来,我的根在草原,我们是一家人,节目主题温暖人心。

  镜头首先摇到胶东屋脊昆嵛山的神清观,那几块刻有都氏先祖都达鲁花赤必里海、不老赤铭文的石刻和碑文,导引出都姓氏,穿蒙古服装的记者与烟台内蒙同乡联谊会副会长刘宏玉先生边走边谈,来到都氏家祠,我在电视上又一次见到了尊敬的守护家祠的都基开老人,他年近80依然精神矍烁、身体硬朗、热情亲切,也许守护我们的家园是他老人家的一种使命、一份责任,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必须时刻保持最好的状态。家祠、宗谱、谱书,这三样被基民先生称为都氏家族的“历史三宝”,要我说,家祠内的祖宗图像也应算为一宝。片中解说伴随着画面浮光掠影地介绍了烟台都氏蒙古人的来龙去脉、家族历史、近几年的祭祖情况,我竟然看到了自己的两个镜头,一个在给祖宗供香,一个是虔诚叩首,今早就接到了家乡人的电话,说在电视上看到我了,这是2008年10月回去祭祖时的影像,想必是都氏联谊会提供的。

  为都氏家族做出突出贡献的都基民说,可惜片子播放20几分钟,拍得太短了,镜头剪得太狠了。心情可想而知,因为栏目组是走进山东,接下来还有4个专题,但我们已经知足,这是家族宣传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前也有山东和烟台电视台拍过专题,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摄制组,让很多人对“都”这个姓不再陌生,并了解一些我们家族的历史,我们毕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姓氏,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祖先,我们引以为自豪。

  当然,作为一档文化类品牌栏目,《蔚蓝的故乡》具有独特的文化视角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现代媒介的视野中审视人类家园,以反映内蒙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追溯发现内蒙古士地上曾经和正在发生的故事,见证历史,记录变迁,以讲述、追溯、发现内蒙古土地上历史、人文景观和故事为己任,进而形成一部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方法纪录内蒙古的影像历史。那么真的更应该把烟台的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后代深入地挖掘,详尽地描述,全方位地展示,以此更贴近栏目的宗旨。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文化艺术等,我们都氏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过非凡的业绩,写下过民族团结和谐的佳话。宣传、研究家族文化任重道远。当然此专题片把丰富的内容、拍了近两天的资料压缩至一集20余分钟也很不容易,画面很唯美,音乐也非常有特色。

  内蒙古是一块有着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的辽阔土地。这里曾经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和蒙古等民族先后由此兴起,游牧文化同来自中原的农耕文化在这里交融,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讲述的故事。还原历史的真实,记录明天的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我们都氏家族的故事,是我们的愿望,更是我们努力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