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利辛都氏祖源的查考(都基民)

点击数:114212013-12-25 22:30:53 来源: 都氏家祠


关于安徽省利辛都氏祖源的查考



  安徽省都氏原始祖居地主要分布在安庆市的桐城和亳州市的利辛。亳州市有都姓人口三千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利辛县。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利辛县都氏没有找到族谱,也没有查到关于祖源的文字史料,只是老人口口相传从山东枣庄老鹳巷迁徙过来的。

  山东枣庄老鹳巷在哪儿?如果找到了枣庄老鹳巷,是否可以查到都氏历史资料?如果上述问题能得到解决,安徽利辛县的都氏祖源就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2013华夏都氏家族联谊会期间,受利辛县都氏族人的委托,笔者开始了对利辛县都氏祖源进行多方位地查考。

  一、对“老鹳巷”地名的考证

  经查,老鹳巷,也称老鸹巷。不仅是利辛县,在淮河南岸的安徽寿县、淮南等地,老住民们很多都认为他们的祖上是明初由山东老鸹巷迁来的。《寿县志》关于姓氏的记载说:“寿县柴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东济宁老鸹巷徙来。”“瓦埠徐氏,祖籍山东济宁老鸹巷。”“迎河李氏,祖籍山东济宁老鸹巷,明初徙寿县。”等等。此外,寿县开荒张家、胡家、周姓、陈家、门氏、淮南地区蔡氏、八公山周姓、史院尹家、凤台陆氏、颍上县延陵吴氏等家族都认为自己的祖上从山东老鸹巷迁徙而来。

  根据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证实:老鸹巷,在山东济宁府的兖州,并非今天的枣庄市。而且,老鸹巷属于一个移民地,也并非淮南移民的真正故乡。

  二、“枣林庄”并非枣庄

  《中国移民史》介绍:山东枣林庄,亦称枣连庄,与山西洪洞大槐树、江西瓦屑坝一样,是一个移民的出发地或集散地,安徽省阜阳人和淮北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山东枣林庄。但并不是在淮北的山东移民的真正故乡。

  经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山东枣庄林,今名安邱府,隶属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山东省兖州县地名志》介绍:据明朝石碑记载,明以前此村称枣林庄,明鲁王裔孙安邱王分封于此,始称安邱王府庄。明亡后,清康照初年又称枣林庄,清末复称安邱王府庄,简称安邱府至今。

  安徽利辛县,明初属颖州,凤阳府辖境。1988年利辛县地方志办公室曾组织过一次大型的姓氏源流调查。调查中众口一词的说法是:祖先于明初迁自山东,很多人都说祖先来自山东“枣林庄”。需要说明的是,“枣林庄”并未见到书面记载,“枣林”二字只是按照发音记下来的,而一部分人将第二个字读为"Lian",而不是‘'Lin"。

  南下寿县,也到处是山东移民的后裔。1989年编纂的《寿县志))(初稿)记录了当地23个氏族,其中21族都是明洪武年间迁人的,大多迁自山东,几乎所有的口碑记录都说是来自枣林庄。霍丘县的情况也是如此,《霍丘县志》(1989年评议稿)说:“据孟集区《孟氏宗谱》、叶集镇《台氏宗谱》、岔路乡《田氏宗谱》、长集镇《张氏墓地碑记》,明初到明中叶,霍丘接受了大批的山东移民。”寿县、霍丘一带的山东移民大多迁自济宁,明初济宁属兖州府。再往南就到了皖西的六安市,已经出了明凤阳府的范围,进人了明朝的庐州府境。这里山东移民后裔依然很多,并且都以枣林庄为祖先的来源。

  安徽省界首市至今保留着枣林古村落遗址,位于枣林乡枣林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90米。据传明洪武初年,山东枣林庄居民迁居于此,为不忘祖籍,故取各枣林庄。

  安徽省淮北、淮南山东移民的故乡,同一指向是枣林庄、老鸹巷,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宁市兖州区。这里其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移民输出地,并非是山东移民的真正故乡,它只是移民心目中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名符号。

  根据现有资料查考,安徽省利辛县都氏属于明朝时期的山东移民,移民安徽之前的出发地是全国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的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的枣林庄。至于究竟是从山东的什么地方汇集到枣林庄,还需要进一步查考


作者:都基民